前言
今天這篇文章,要跟大家聊聊最近我在生活中學習且嘗試翻轉思考流程的情緒管理概念。
上個禮拜我去銀行辦事,那天是個繁忙的周一,我預計在那家銀行提完款後就要順便去採買東西,因為我忘記我的提款卡密碼,因此想說臨櫃提款順便改密碼,我以為那家銀行只要簽名就可以提款,孰料,行員跟我說必須要搭配我當時沒帶在身上的印鑑才可以(原來是我以前設定的安全機制但我忘記了),而現場要改變提款卡密碼也不可以。
排了好久的隊,到後面才發現忘了備齊行動的關鍵因素。
天知道我最討厭時間被浪費了,更何況還是自己當初設計的三重安全機制(印鑑加存摺加簽名)。我的心情從對行員給的回應失望,到自己失望時間的消耗,轉而為憤怒自己沒有確認該帶的東西。
最近在我是老查 的文章裡讀到這一本書《麥肯錫情緒處理法與菁英養成》教你如何調整思考模式,有效控制負面情緒(以下引自文章)
有競爭力的人擁有很強健的心理素質,在壓力下可以控制自己情緒,保持冷靜執行任務的人。
作者認為這不只靠天生,而是「有方法的」,重點是你要怎麼控制你的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里斯提出「理性情緒行為心理學」的「ABC理論」,說明人的情緒由思考影響,只要可以控制自己思考的模式,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
察覺壞思考的特徵 運用「好思考」改變情緒

●察覺壞思考的特徵
現實中的大家很容易以訛傳訛,誤以為生活中各種出現的”負面情緒”是敵人,要管控、要管理、要刪除。但是以我的觀察,發現並非這麼一回事,相反地,越是想要隱藏這方面的人,因為不了解自己,日後爆炸的可能性越大。
對照我讀到身心靈關於負面情緒的解釋:
負面情緒出現時,是個現象(Sign),負面情緒有哪些:懊惱、討厭、自責、愧疚、生氣等等。
真正可以影響事件接下來走好或走壞,自己的反應選擇才是關鍵!(trigger)
我自己覺察情緒的步驟分為下列:
(外在或內在)事件引發→情緒反應升起(難過)→接著,固性思維也升起(一定是我不夠好才會有這樣的感覺)→持續低落下去、影響生活決策(情緒成本)
預先設想困境、用設計解決煩惱
剛巧最近我手邊在讀《你的人生,只是缺乏設計:解決100個煩惱的100種設計,100の悩みに100のデザイン 自分を変える「解決法」》這本很有意思的書,(插圖可愛、圖表簡潔有力),這兩本書的共時性,促成且造就了我想把適用於專案管理的原子切割步驟,轉化為情緒管理的概念上。
日本設計師南雲治嘉在這本書中提出「設計」人生的方案,就是將「將問題簡化」。他指出,煩惱之所以多到爆,往往是因為看不清楚問題的真相,與其從結果面一直思忖著如何解決問題,不如回到起點好好檢視問題的根源。
光靠意志力無法解決的煩惱,就要靠設計。任何煩惱只要用設計的原理,將麻煩的問題抽絲剝繭,就可以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也就可以解決與切割因應問題帶來的負面情緒”心理困境”。(特別注意的是:不是切割負面情緒,而是走出因為情緒而無法做決定的困境)
- 收集資訊與追求可能性,是設計的基本領域
- 確認犯錯的原因,防止錯誤發生即可。此外,常犯錯的人是因為缺乏想像「這麼做會有什麼結果」的能力,所以也要培養想像力,想像做事的流程與完成方式。

●運用「好思考」改變情緒
推理有分以下兩種,
一種是正向推理(例如想要銷售結果就要先去刺激產生原因)、
另一種是反向推理(例如醫生看病象反推病因),這兩者都是在解釋事情的原因與產生結果的因果邏輯。
透過「 切割情緒步驟」、「覺察引起情緒的因果」、「察覺情緒(沉默成本)概念」、「決定不再陷溺循環下去」,這中間的心情轉折,我花了約10秒就將心情轉換完畢。
接受自己當下沒有準備好的結果,(這一次沒成功不代表以後沒機會)
回想看到自己事前沒有備齊要讓自己理想中的結果發生的因素,(提款成功)
因此導致了現在(提款不成功)的事件發生。
運用前述兩樣元素扭轉因為沒想到的突發事故而產生無法應變的壞心情。
那一天,雖然沒有把事情辦完,但是我的心情竟然可以在短短十秒內,
同時學習→接受、放下、扭轉,這些我以前在書上看到覺得很了不起但我無法確信做到的道理,
那一天的行程,因為某次行動的不順,全部體會到了。
在此也推薦你閱讀這一篇文章《麥肯錫情緒處理法與菁英養成》教你如何調整思考模式,有效控制負面情緒 ,相信透過介紹這本書的觀點,能幫助你釐清不少對於負面情緒的盲點,讓你不必在負面情緒產生以後,因為不了解而苛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