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有過被迫「相親」或參加相親的經驗嗎?你覺得感受如何呢?
今天這一集的發想,主要是從我的個人經驗結合情緒主題出發,
以往的相親經驗往往不是讓我們那麼愉快,然而,我們卻說不出討厭的原因。
而這種內心厭煩的感覺就成為此集製作最大的動機與動力。
讓我們從個人抱怨開始,到集體的不快經驗(例如在過程中被嘮叨、被情緒勒索等等)切入,深入探究到底「討厭相親」背後真正的情緒到底是什麼?
今日邀請來賓是相親經驗同樣豐富的雪莉(哈哈我們真的有很相似的人生議題),這一集的風格我們嘗試了較為隨興的聊天方式,少掉以往較為嚴肅的你來我往的發問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互吐苦水與彼此交換在相親過程中發生過的趣事,一起來聽聽有什麼爆笑的趣事發生吧!
你可以在此找到她↓↓
章節
00:01:50 | 為什麼討厭呢? |
00:02:05 | 相親優點 |
00:03:00 | 相親對象的條件 |
00:03:55 | 真正討厭的感覺 |
00:11:17 | 兼職媒人的經驗 |
00:12:00 | 兼職媒人遇到的對象又是如何呢? |
00:13:12 | 相親優點還有什麼? |
00:14:06 | 真正原因其實是父母的… |
00:14:50 | 以行銷的角度來說犯了什麼錯誤? |
00:16:20 | 經驗分享如何口語應對父母的錯誤期待 |
重點整理
雪莉:我媽她非常熱衷於相親,但是她自己不會去相親就找我去相親,大學後開始工作,找到工作開始穩定一段時間之後,週圍的長輩就覺得說:階段性任務好像要開始囉,然後就開始密集安排相親。
因為我媽她二十八歲結婚,所以她覺得她也要在我二十八歲之前給嫁掉,大概是從我二十七歲的時候,她就開始在安排相親,弄到目前還是繼續安排相親的過程中。
可能我媽是因為相親才結婚的,所以這是她唯一知道的一個路途,她覺得以前要是沒有經過相親就不可能有現在幸福、美滿的家庭,所以她覺得這種相親就是爸爸、媽媽都篩選過,以結婚為前提去認識對方,是個蠻有效率的認識方式。
在相親過程中,你感覺到什麼樣的感覺?
我覺得比較煩得是我媽,是我對我媽做這件事情感到很討厭,反而不是相親本身讓你討厭。
我媽她最喜歡的就是那種家庭環境很單純的軍公教家庭,男生最好就是醫生,不然就是工程師、國立大學畢業的,或是有出國留學過,可是她從來沒有問過我,到底我喜歡什麼樣的男生。大家覺得好像只要家庭環境、學經歷相當,兩人一認識就會擦出火花,對他們都會有這種期待,認識後接下來就要有進度表,總是以她自己的角度去解釋你做的事情。
情緒家:那些硬性條件的講就,往往都不是讓你最心動的原因
雪莉:我覺得我媽安排相親這件事情,讓我覺得壓力最大的並不是說去跟男生見面,其實過程也就喝一杯飲料,聊聊天一、兩個小時,但是回來我媽就是一直問,好像要問到一種答案出來不可,我就覺得壓力非常大。
情緒家:很像跑業務的業務員,業務主管會一直問說:怎麼樣?客戶今天到哪裡了?什麼時候要成交?
雪莉:沒錯,但是我跟我媽抱怨這件事情的時候。她反而會掩蓋住自己太強烈的動機,這是我覺得兩人之間常常鬼打牆的地方。
我每次跟其他男人見面的時候,我們都花了很長的時間在抱怨爸媽的行為,他們可能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之所以會來相親,也就是對爸媽這樣子的期待半推半就,他可能也想要滿足父母的一些期待,其實他知道自己不是真的很想做這件事情。
我有時見到男生,如果他也不是自己很想要來的話,他感覺也是蠻聽話的才會來,就是不想要讓爸媽失望。可是不想讓爸媽失望,我們更不想讓自己失望,我們也不想讓自己不舒服好去滿足你的期望。
兼職媒人的工作,讓你觀察到什麼?
雪莉:我服務的那些對象,他們也有受到相親的壓力,但是他們覺得相親基本上是可以接受的,有一些人也是受到父母的壓力,但是他們自己來尋求這個結婚、交友的服務就不是爸媽安排的,所以自己在心態上會比較甘願一點,因為這是他知道自己想要做這件事情,雖然可能源頭的壓力是來自於父母。有些人他自己是真的很想要結婚,很想要認識對象,所以這種人不會覺得被逼迫的感覺,情願程度比較大。
我覺得像這種相親這種交友的方式,其實有它的優點,就是你可以比較快的先做一些硬性條件上的篩選,例如:年齡、學歷、宗教、家庭背景等等。而且他們身為客戶是有付費的,所以對這件事情比較認真、嚴肅一點,跟一般交友軟體相較起來,這些對象有一定的經濟水準,比較不會亂槍打鳥,較有目的性地在尋找一個伴侶或對象。
太多父母他不想要瞭解他的小孩想要什麼,就一股腦的把他的期待放在小孩子身上。
講到結婚,我媽根本不了解我喜歡什麼樣的人,我想要跟什麼樣的人一起生活。我覺得這是最基本要瞭解的吧,因為我才是當事者啊。但我媽對於我的需求什麼都不瞭解。好像做生意,如果你把我當作是你的客戶的話,你應該要先來了解我的需求,但是現在你是把自己當作媽媽,我是小孩,我就要聽你的話,這樣子就讓我覺得非常的反感。
情緒家:就好像說,你今天請了一個行銷顧問公司來幫你自己的公司的產品,達到市場目標,可是殊不知對方他沒有知道你真正的需求的時候,他反而是用權力架構去逼你同意接受一些他想要你做的行為。
如何回應錯誤的期待?
雪莉:在我的第一集Podcast跟家人相處方面稍微提到過跟家人相處的情緒,我現在對於我媽叫我去相親的態度,我就是順著她,但是有點陽奉陰違吧。我覺得那個媒人的兼職,對我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幫助拿掉很多我從我媽媽那邊接收到的壓力。
情緒家:你怎麼轉化之中的情緒,你接了媒人的兼職之後,感覺更有同理心嗎?
雪莉:現在不管我媽介紹給我誰,我都可以接受,都可以跟他出去,聊聊天也沒關係,因為這也不甘我的事。
情緒家:你沒有感覺到那種急迫成家的壓力了。
雪莉:對!反正我出去,我也不覺得真的是在浪費時間,因為搞不好,他也是會促成另外一種商機的的可能性,是另一種認識更多人的一種管道。就是帶著這個心情,我就不會把我媽媽介紹跟她很希望我能夠趕快結婚,這兩件事情綁在一起,就是她想介紹,那我就去認識人,看這裡面有沒有其他我可以做的事情。
情緒家:那如果她還是一直追問說,接下來的進度如何,你會怎麼回應?雖然說你覺得可以不用去背負她的期待,但是在口語上你會怎麼應對?
雪莉:這個時候我就亂講一通,不要那麼嚴肅,隨便亂編故事,有時候自己都忘記自己到底之前講了什麼東西。
情緒家:這好像也是一個方法,就是不要那麼認真、嚴肅的去面對她的期望。
雪莉:有點像左耳進、右耳出。以前會覺得這樣子好像是一個大逆不道的行為,但是後來學會了,怎麼樣先把照顧自己排在最優先的順序的時候,我覺得這是非常必要的,任何你不想接受的話,你不想聽的話,就是不要太認真。
當我們能夠把自己弄得比較舒服,能夠滿足你自己的需求。這樣子讓我跟我媽彼此相處上,我會用一個比較好的態度去對待她,這樣我們兩個之間的相處也比較沒有那麼大的摩擦。不然她每次只要一開口叫我去認識別人,我就會開始生氣,因為我覺得她又來了,又要期望我去做什麼,然後又不聽我在講什麼。
她讓我感覺說,根本不在乎我過的幸不幸福、快快樂樂。她覺得我一定要結婚、生小孩,這樣人生才會圓滿,感覺要成就那個圓滿的重要性大於我的幸福、快樂。
感覺說你一定要去做到某件事情,可是你是否擁有幸福快樂就變得沒那麼重要,因為在她觀念裡,你做這件事就已經圓滿了,怎麼可能會不幸福快樂?她的背後有這樣子觀念的串連。
我之前很生氣的地方就是我自己的感受沒有被尊重,感覺被忽略了。好像就是為了要滿足外在條件,但是其實真正重要的是,我不是你的幸福、圓滿。
結論
看完上面的文章之後,你有什麼想法呢?
我在相親經驗的過程中發現到一件事,那就是在相親場合裡,特別是在東方的家庭文化裡,太容易把「孝」與「順」混淆,變成上位者(長輩)操縱家庭權力結構的藉口,搞得晚輩在自己本心與盡孝之間,變得無所適從,痛苦不堪。
而當我在相親時,看到對方也受限於隱性脅迫的架構文化裡,且沒有自覺意識、捍衛自己、獨立判斷的勇氣時,總覺得特別的不安。
不管是或多或少的情緒勒索、充斥在長輩間自以為熱心地安排、對晚輩好、幫晚輩鋪路的自我期待裡,卻沒有教導晚輩長出自我判斷事情、自己處理人生大事的能力。我因此對踏入這種家庭文化、甚至對相親產生了抗拒心態。
這其中又回歸到關係之間的壓力,舉凡關係中的逼迫、被情緒勒索、自以為聰明但時沒有達到當事者實際需求的長輩人際圈篩選、感覺有缺就補的饑渴感,具體上而言,是這些情緒讓我們感到不安與不快。
讓我們回歸自身來思考
1.遭受外部壓力或錯誤期待而產生的不快,該如何調節自身情緒,去調適對外反應?
2.背後的情緒到底是什麼?其實是在過程中被忽視的感覺、不尊重、盲目地進度追問、錯誤的結果期待。也因此讓我了解到重點不是討厭相親,其實是討厭選擇受限的不自由、意見被忽視、不尊重個人自由意志。
但其實相親只是認識人的管道之一,這世界上有不同的交友方式:交友軟體、朋友圈介紹、婚友服務、團體聯誼、相親等等,這些方式它都是中立的,優缺點都有,看是在何種情境下接觸到,且每個人適合談戀愛、建立關係的方式都不同。
因此我們不必要去特別討厭或詆毀相親,相反地我們該去了解背後真正討厭的本質是什麼?以我為例的話,就是被操控與擺佈的感覺。以雪莉為例的話,是被忽略與沒有被尊重的感覺。
當我們體會到不用活在他人的期待下、面對不想遵從的期待,其實你不必有罪惡感,你可以用逃出架構的方式(例如:獨立生活、策略性保持距離)來讓自我認同獨立,有時虛與委蛇也是一種策略性的面對方式,不必太過強硬地與給壓力的人直球對決。
重點是你自己只要想通,你不必時時滿足外在肯定與外界期望,一切只取決於你願不願意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你可以透過策略性的情緒溝通去避免衝突的場面。那麼到最後,你只需要為自己的情緒、抉擇負責,不必隨著別人的期待,放錯情緒焦點隨之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