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情緒|工作不倦的秘訣不單身體休息,重點是情緒能量!

Photo by Morning Brew on Unsplash

前 言

這一兩年來,因為選擇邁向自由工作者的道路,我用自己的身體與生活的作息,實際體驗且不斷磨合新方法與科學的改良辦法,無意之間發現不少過去身為受雇者時沒有發現到的沉痾作息與惡性循環。

過去的我受雇於大型日式台商百貨公司,承受制式作息與固定職位的工作內容的痛苦經驗,現在看起來那些痛苦經驗提供了現在的我去改良自己生活作息的動機,因為不想再像過去那麼痛苦,因此下定決心不讓自己重蹈覆轍。

在實驗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不能將情緒與身體分開來,因為身心這兩者根本就是互相影響,比雞生蛋蛋生雞的議題更為緊密。那些市面上無止盡地探討如何把時間壓縮再壓縮、管理再管理的時間管理的商管書籍,在我看來都只是周旋在外部現象的假議題

如果沒有先回到人類這個有機的身體與時間應用兩者之間相關聯的特性,

就遑論說要高大上的時間管理,只能說是機器人工廠的進度排成。

只有先了解自己的身體,才能做出最好運用自身精力的選擇。

換言之↓↓↓

時間根本無法被管理,

只能管理自己如何在每段時間裡策略性運用精力

Photo by Alvaro Reyes on Unsplash

時間管理是假議題,又該將管理重點擺在哪?

在這本書中《Google人不疲倦的工作術:在Google上班的人,如何聰明運用能量,達到10倍的工作成果》中提供了非常實用的建議,這本書的作者是來自歐洲文化背景的管理者,描述的卻是在日本文化環境下的工作經驗,我邊讀邊對照以前我在日式台商的公司環境與制度,還真的發現了許多以前一直被灌輸以為是對的,但實際上根本沒能幫助自己,反而綑綁住自己的觀念,例如:

長時間工作是應該的→書中建議九十分鐘後就休息,這是因為人體內的自然循環作息

過度揣測長官心意,但卻自以為貼心→書中用了日本流行語「忖度」,我覺得跟東亞文化裡「不切實際地過度猜測或期待」概念很相似,(不敢說亞洲的原因,但至少我發現在韓國、台灣、日本這些國家,大部分的人際關係裡都有類似的相處關係的期待)。

 

忖度這個詞說好聽點是「為他人著想」,說難聽一點就是「只踩在自己的鞋子裡去設想他人」。

Photo by 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

現在的我釐清過去所傳承錯誤的觀念之後,決定不要將精力擺在不確定且多餘的揣測上令自己無法集中精神處理事情,也不要過度延伸猜測的定義陷入妄想,為他人著想是良好的美意,但是不代表作法上你要處處忖度、過度顧慮別人,這兩點可以透過邏輯推論、言語與文字確認去分開的。

正念不僅自利,同時也利他

此書提出了一種嶄新的看法,更新了我過往對「正念」這個高大上的陳舊觀念。

時下流行的正念,都集中於實施者如何可以透過此提升專注力,如此一來就可以不疲倦地工作思考,有點偏向靈性功利主義的傾向,例如修習正念有助於我的工作專注,但除此之外不知道幹嗎?

正念一般來講常被誤以為是正能量、樂觀,這兩者通常被定義為「對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信念」。但這還不完整。明智的樂觀主義是認為即使過程中發生不好的事情,最終取得的結果或經驗對自己也是有幫助的。

例如參與一項短期的專案,你知道它將充滿痛苦,但如果你知道參與此專案對自己未來的職涯是正確的選擇,因此選擇正面接受而不是被動接受。但選擇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並不表示從此之後就一路順風,而是即使知道這道路可能充滿了地雷,仍選擇做足萬全準備去因應。

Photo by Lesly Juarez on Unsplash

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可以共存,它們看起來像是對立的,但它們可以使一切保持平衡。這兩件事不是互相排斥的。

 

此書讓我驚豔的點

不光是只靠正念調整狀態,還需要心理安全感

前文提到我感覺時下流行的正念倡導有點偏向功利主義的傾向,例如修習正念有助於我的工作因此去學習,但除此之外不知道幹嗎?作者在此書中提出了一種我沒想過,但是卻很有幫助的觀點。

作者藉由練習合氣道,強烈感受到包含對方在內,才能提升正念,將四周視為「周遭視野」的重要性。他認為在職場上最需要的不是「只針對自己的正念」,而是對「他人敞開的正念」,要學會在練習自己正念的同時,學會看到他人。

而彼此都能夠看到他人的團隊,無形之中也會提升團隊的心理安全感。這種知道自己有靠山,神隊友救援的感覺,同時會提升成員的自信與心理安全感,因此能有比較大的機會拿出最佳表現。

Photo by Helena Lopes on Unsplash

 

不要特別專注於某一點,而是要感受周遭的整體狀況

一邊感受周圍的狀況,一邊掌握自己的狀態,就可以溫柔地接受對方的訊息,溫柔地傳遞、回應。不是用大腦思考,而是讓身體很自然地開始活動。

不要忽略自己感受到的疑惑:

很多時候都被別人要求或邀請做某些事時,我內心或身體都會不由自主地產生疑惑,過往我都會用過多的頭腦分析利弊來”壓制”自己的疑惑,例如:「接這案可能可以賺很多錢!」、「工作要做久一點要忍耐不然會被認為是不穩定的人」、「多認識這種人可能可以幫助我以後的人脈」等等,這類看似理性、實際的建議,卻不能保證事情的未來發展就會按照我期待的那樣,往往之後的發展真的就會部分雷同我一開始內心的疑慮。

 

因此我非常認同書中所建議的意識到疑惑的存在,然後正視這個疑惑的根本原因
甚至進一步找出位於疑惑根源的自我價值觀,有可能自己的內心、感覺、直覺早就在跟你示警了,只是你自己選擇裝作不知道、甚至是進一步以看似理性的建議來欺騙自己的感覺罷了。

 

專注力管理

◎學習進入「心流」狀態,一口氣將生產力提升到兩倍以上,這是因為進入心流狀態後,生產力會提升為兩倍!因此比起時間管理,更需在意專注力管理

◎調整姿勢和呼吸,搭配適當音樂,打造維持專注力的環境:營造與維護空間

◎練習「正念」和「冥想」,有效提升你的專注力。

 

能量管理

管理心智能量、善用好情緒與壞情緒

◎依照當天的身心能量狀態,決定自己的工作行程

關於習慣|這時代的乾貨文,就是誤以為人人早起能成功

 

◎以90分鐘為單位,用「衝刺」狀態打造工作節奏,我在這篇文章好書推薦|想有高效率的 時間管理 ,先認清自己是人不是機器  裡提到我過往錯誤的時間使用觀念

過往排滿滿的時間表,其實只是為了不安全感而想排滿,

沒有考慮到自己身為人的天性,冀望成為機械人的完美。

 

 

健康管理

◎飲食計畫不用照本宣科,要用自己的身體經驗來規劃
   運動不用刻意,工作中融入運動元素也有相同效果

   關於情緒|如何無痛培養運動習慣,順便建立自信?

◎「補眠」無法消除疲勞,維持每天相同的睡眠模式才是王道

   關於習慣| 創業 不 睡覺 就可以 成功?

 

Photo by Attentie Attentie on Unsplash

管理情緒不是靠壓抑,是靠方法

在初入職場的前幾年常被唸:「為什麼不會?」、「怎麼還是不會?」、「為什麼忘記了?」。那些年的我相當自卑,並且還真的誤信了這些隨口斥責的話,覺得自己不如人,有幾年的時間我都只能自我安慰跟這些前輩或是主管磁場不合、做事方法不同,但是頭幾年的我時常陷入「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狀態,而且提出的問題也常常在邊際遊走、觸不到本質也就提不出真正解決問題的解方,現在想想如果那些年,早知道「本質」運用的概念的話,或許我就可以早早收拾我自己,不會衍生後續的那麼多負面情緒怨懟他人。

 

透過認知心理學來管理情緒的重點步驟

●瞭解自己聽到的話

●瞭解自已感受到的情緒

●從邏輯的角度思考反應再進行反駁

 

結 論

工作方式改變了

組織改革裡也時常提到這些要素,但是卻沒有真的去探討人到底要如何才能透過工作得到熱情與創造力,但這些年轉換為自由工作者、在家工作的經驗,讓我真正觀察到一些以前在組織裡工作沒辦法體察到的事,那就是人類逐漸在淘汰與離開不適合人類的工作型態。

 

我總結此書精華與過往痛苦經驗帶給我的教訓,首先身體要在適合自己的精力作息、工時、環境下的基本才能發揮最大運作;再者依照當日能量狀態來決定當日工作順序是基本的自我堅持。最後,始終被不了解的人們誤解的情緒管理,其實是影響我們工作安全感與舒適度的基本技能,而身體影響情緒、環境也影響身體與情緒

 

 

 

 

 

 


推薦書籍

Google人不疲倦的工作術:在Google上班的人,如何聰明運用能量,達到10倍的工作成果Google流 疲れない働き方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