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在自己的文章 心理測驗|適合自己的情緒表達,認識四種溝通表達者裡,描繪了一種溝通分類模式,並用它來解釋人回應內在與外在溝通的反應方式。這套架構根據兩項條件,把人區分為四種類型,兩項條件分別是:一,如何回應內在呼應,例如內心的聲音或是思考方式;二,如何回應外在制約,例如群體、環境的互動程度。
這篇文章主要是給自認是對等者的你看的。
對等者(Equal)
我開放你說服我,前提是要感覺我們是對等的

跟你溝通最快的方法,是要站在感性的立場,營造扣人心弦的氣氛,你不需要太理智,即使別人分析得頭頭是道,他卻無法考慮你的內心情境與做決定的感覺。
自己心裡清楚是非,但是面對別人給的邏輯,你未必會全盤接受
要跟你溝通,要先博得你的信任,讓你相信對方是願意站在你這邊的,而且一定要是雙向溝通。你相當在乎雙向溝通的立場,單向的逼迫你妥協是不可能的。
成為對等者意味著什麼
- 你的內心之中非常注重對等溝通的平等,不對等的你會感到厭煩想逃離,(離如家庭結構嚴謹的家庭或親戚關係對你而言相處的會很吃力)
- 因此策略性的挑選溝通情境或方法對你而言很重要。(例如暫時性的逃離或是找到適合你與對方的表達方法)
- 內心對於主從、群屬結構的權力關係會很敏銳的察覺,但是不一定會有所行動。
注意:
此類的你,因為天性特別講究對等情境,因此當你身處於上對下的家庭結構、職場情境時,你會感到特別的不自在與想要反駁。
你不需要強迫自己去適應改變自己,而是接受自己的天性,去設計溝通環境或是先暫時逃離保護自己,想出對你而言更好的對等溝通方法。
平等、對等溝通看似講的很容易,也是你心中與生俱來的價值觀,然而,現實中並不是處處都充滿了平等。在職場、家庭、親子這些原本就會因為文化而充滿不對等權力結構的關係架構中,就無法時時期待平等,因此如何運用自己的智慧去營造讓自己感覺舒服的”對等溝通”環境,顯得格外重要。
推薦書籍:
雙贏談判:哈佛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權威,教你向歷史學談判,化不可能為可能!
Negotiating the Impossible: How to Break Deadlocks and Resolve Ugly Conflicts (without Money or Muscle)
利用了解四種溝通方式,掌握自己的語言與情緒展現模式,開始自己的生活覺察
溝通傾向並非永久制,這四種溝通傾向在我們身上是種比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