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功學的神話傳播
在我固定發表的Medium臉書社團Medium中文寫作者聯誼會 裡面有很多厲害的行銷神人、科技達人等等,各種神人的經歷都讓人自嘆不如,特別在裏頭的文章有很多關於行銷界、科技業、經濟類的知識文章與最新消息,都讓喜歡閱讀的我看得很爽,不過,我發現到一個現象,那就是關於個人成功學的文章比例特別多。
這類型的“個人成功學”的文章,很高的比例是由職場成功者分支寫出來的文章,但也有的看得出來有包裝和潤飾過,所以看起來結構和論調會很相似,覺得成功好像有一種可以複製的公式繁衍,讓人讀起來會覺得有一種現實的生活落差感。
我自己剛開始看很多創業、成功、管理方面的書籍時,也會發現有部分的論調是相似的,甚至是雷同(這一點在網路文章常常看到,書籍方面大概是因為有出版社與編輯作把關,過於神話、自吹自擂的的行銷自我等情節會被收斂,相似的情節篇幅較小。)
其實相較於閱讀成功文章,我更喜歡閱讀失敗的文章,一來我可以藉先閱讀此類文章避開我人生未來可能有的失誤,二來是我自己本身,對於總是倡導成功萬能的文章的真實性存疑,且看得很刺眼。

誠如社團內的某位網友所說,所謂的成功學、導師文其實更接近是一種「寫作手法」,把自己做完某事的方法,以歸納法有邏輯地整理出來分享給也想做這件事情的人看,無論事情大小。然而很多人會因為刻意炫耀創業過程或是不敢承認失敗的經歷,這類的人因為不敢面對自己內心的心魔,或是誤以為經營形象是種包裝的手段,而不是傳遞品牌真實性的方法。
或者該說,倡導成功學的「急功近利」心態、作者意圖將自己奮鬥的過程神格化,或對失敗的過程「選擇性揭露」,因而誘導或無意之間讓閱讀者產生了「倖存者偏差」。
在這年代裡,知行合一這件事的重要性,其實一直以來都被小看了。
然而,這種看似人生哲學的正直處事態度,沒運用在自己身上事小,畢竟說謊吹噓吹破牛皮了也頂多只是騙到身邊的人或自己,但當自己實際經營事業、粉絲團或是會放大傳播力量的社交媒體工具上時,「知行不合一」的態度,會影響自身企業的每一個經營抉擇,操作不好絕對是公關或是波及名聲、誠信的雙面刃。

舉我自己經營的粉絲團為例,我在經營情商小姐的粉絲團時,初期困擾了,也停頓了很久,某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我一直不知道對粉絲要講什麼,顧及這顧及那,我不願做偽善的人,但也不願作容惡的人。這部分糾結了我內心很久,過了數個月的操作與修改發文邏輯,我才知道這種內心情節源自於初期對於品牌的定位路線不清,內心不穩,因而無能為力、無所適從。
直到最近讀了這本《個人品牌》,才覺得「知行合一」這件事的重要性,終於被重視了。
個人品牌經營除了是一種自我的追尋,還有就是一種群我的溝通。
當我們在建構對外形象的同時,也在尋找自我在社會的定位,要帶給社會怎樣的價值。因為閱讀讀到此書之後,讓我更加確定今後的品牌經營走向要以下列三大項為原則:
●「真實性」>「完美性」
從前半段力求扮演完美的人生痛苦經驗,我得到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生命結論,對自己而言,追求真實性會比追求完美性來得容易且不辛苦。因為追求完美性代表著要遮掩這遮掩那,要凸顯那凸顯這,其所耗費的辛苦心力不說,內心也必須時常有著算計才能謀略未來,超級辛苦且顧慮超多。
所以你會在我的文章中、粉絲團中看到各種有話就說、有屁就放,代表我個性的文字。而不是為了衝字數、或是意圖以華美文藻掩蓋的思想內容不足。
●「實用性」>「裝飾性」
有很多人知道我之所以創立這個情商小姐的概念,那就是我被當時的網友「你要愛自己啊」這類的追捧正向狗屁話給激到了,當然現在的我針對這種似有似無,卻沒有具體告知當事人應該怎麼做的垃圾正向話已經有免疫能力,但當時被人家隨便自以為好心安慰的我,仍舊對這種看似有幫助,時則在貶低別人不夠愛自己的做法耿耿於懷,幸好,我後來以文字的力量建構自我,透過大量閱讀找到重新解釋自我的方式,找到如何對這種沒有幫助的垃圾話的回應方法。
不要隨便喊口號,要針對當事人當時的傷口與修復心境,對症下藥,才是真正的解方。關於戀愛|三大安慰情傷的失敗術語
不只要知道為什麼,更要知道怎麼辦?然後咧?接下來?
●「犀利度」>「溫柔性」
挺直接但帶有溫柔、
有犀利但同時有人性
有一陣子的我,不知該如何在網路上拿捏言論尺度,被朋友說過於直接,也被說過沒想到你可以寫出這種感覺的文字,但隨著時間的演變、堅持寫我想寫的,修修改改、碰撞跌跤,也讓我逐漸摸清到底要往何種路線邁進。這一點的認清,幫助了我定位自己的品牌,突破之前定位不清的窘境;也從以往被要求當小家碧玉的溫柔女,逐漸承認內心可以有犀利且直接的一面,但可以兼容溫柔的態度。
現實生活中仍舊不夠溫柔的我,其實可以在文字這條路上,發揮犀利的長處,只要注意拿捏文字的力量,提醒人、講現象就好,別因為自己自以為的正義而批評傷到人。

總結
讀完《個人品牌》這本書之後,及自己經營粉絲團這半年來的初淺經驗,我認挺同下列這些心得。(也許有些反人性,但對於日後的經營走向與不需遮掩的努力,絕對是有幫助的):
●成為妳想要成為的人,而不是刻意去設立、扮演理想中的「人設」
●適度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或是人性缺點,拉近讀者的心理差距
●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才能如實成為,而不是辛苦扮演某某某
●選擇走言行一致這條路,至少對得起自己的初衷
●定位自我之後就可以找到符合定位的傳播平台,否則易淪於浪費精力的嘗試
生命是你的創造,
當行為符合意念,
當行動等同於思想,
當言行一致時,
生命會豁然覺得充實許多。
延伸閱讀:
情商小姐的情緒教室自己來 這可以看到更多有話就說、有屁就放的心情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