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你說「不好意思」的時候是什麼情況呢?
某一天去便利商店買咖啡時,裡頭只有一位年輕店員妹妹正在補貨,我請她給了我一杯咖啡之後,可能是剛從”補貨”的工作狀態,切換為”做咖啡”,店員妹妹在做咖啡與結帳的步驟裡連續出了好幾個錯,一時失手不小心燙傷了自己的手,端咖啡給我的手還泛著紅。
「不好意思!」
「那個…」(我想說是你燙到,跟我不好意思幹什麼?)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那個…」(心裡想:你不要再彎腰說不好意思了,趕快處理一下手吧)
她不停地鞠躬彎腰,真的把我搞到不好意思了。
我瞧著她當時窘迫的樣子,心裡想起年輕時初入社會的自己。
一天到晚道歉顯示的不是歉意而是焦慮
年輕初入社會的自己,也很愛說「對不起、不好意思」,彷彿是從孩提時期、華人的輩分制觀念所承襲下來的習慣,如果不小心犯錯,要學會先自我貶低自己給對方看,讓對方消氣,(而且還會誤以為是放軟、有身段、事後自我安慰為海闊天空),其實那些社會上的大人們也總是沒有說清楚,那些時候你該放軟、那些時候你該踩底線,全都是事後出社會的自己,在每日的碰撞裡跌跤換來的。直到有一天看到了這篇文章《一天到晚道歉顯示的不是歉意而是焦慮》
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年輕時愛說不好意思的習慣出自於此啊~是焦慮的心態在作祟。
稀鬆平常的服務業道歉罪惡
特別是台灣服務業,因為普遍對日本精緻服務文化「敬重客人、一期一會」的嚮往,卻錯誤的將日式服務業精神,自我延伸定義轉變成華人心中的「謙卑為奴」的精神。為了討好客人、安撫客人,讓員工的自我在客人的前面不斷的降低,而老闆也認為員工應該接受的。
先藉由「不好意思」的起手式,”安撫”客人原本就應該要自我調節的情緒,或許是從事服務業的“原罪”,然而對員工而言,說太多不是出自於本意的「不好意思」,其實原本就意在圖那當時的敷衍,一種防備性的「先聲奪人」,背後的用意隱藏了「我都已經先說不好意思了,你也無理由再對我生氣喽!」。
從此之後,除非真的確定是我的緣故造成對方不便,我決定不再輕易地把「不好意思」隨便說出口,一來除了是無意識地對自己自我的貶低,也是妄想以自己先放軟的姿態去安撫對方的躁狂,而不是先去幫對方設想,做預防性的措施,除了不必讓自己不好意思,也不必讓對方被影響。
先覺察自己的用語,特別是對自己的說話方式。
延伸閱讀:
★「すみません」用於比較正式的場合,說話者通常沒有真的做錯事,或是不可抗力的原因,只是禮貌性得希望對方諒解,有時也帶有感謝之意,相當於中文的「不好意思」。
【日文會話(道歉篇)】日文「對不起」的說法及不同場合下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