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我,是在傳統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中成長的,我也一直以為這是一種正常的家庭與兩性關係,反之,不在這範圍內的都是有問題的,不正常的。因此,我始終帶著一種隱性的自豪與驕傲,在求學階段,也因就讀家附近的社區高中,周遭的同學好友大部分背景出身相似,因此在家庭價值觀方面並無太大的不同,直到出社會開始接觸更多來自不同階級、背景、地區的人,才開始對於不同家庭型態的人有了更多認識,當然也伴隨著驚奇與詫異。
從一而終,其實一直是項困難的選擇。
過往的我,深受金庸武俠小說裡盪氣迴腸、熱切深刻的男女感情所感動。但是,人在江湖走,哪有不挨刀?就連楊過與小龍女的深刻感情,都必須經歷十九年的等待與考驗,更別說其中還有著諸多花朵女子們、多金有土地的谷主追求的考驗。而現實中,遠距離的物理考驗,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方人馬,或是網路的多方誘惑也再再考驗著男男女女。
原來,關係不只一種形式。
過去的我,囿於自以為的偏見與驕傲,對於用情不專、容易分心的人,或是多妻、多夫、多種不同感情形態的人,或是一夜情、砲友等等,抱持著自身價值觀的批判態度,容易不齒與不屑。但直到經歷更多不同階段的人生與觀察自己情感的轉變歷程,才發現原來以前的自己,其實是抱持著自己的價值觀在觀看與評判別人的人生選擇。
實際上,僅帶著自己的價值觀或眼光,無法完全設身處地的考量每人發生事情的處境與困境,也無法公平看待人的內心與發生在它們身上的事情因果。
過往的我,無法了解為何世界上有些國家的男女可以接受高離婚率而不覺得觀感如何,或是可以接受不完全綁死的伴侶制、開放式關係等等,這在我以前的觀念裡,總覺得沒有保障、很不實際。然而,實際觀察周遭堅持傳統一夫一妻制的台灣家庭,即使周遭的氛圍勸和不勸離,卻依然避免不了有高離婚率的現象發生,婚姻裡的挑戰與誘惑也不因堅守一夫一妻制而減少,也讓我開始疑惑,到底所謂的「堅持美好傳統」是幸福或枷鎖?
感情,是一種流動的狀態,而制度,只是鞏固生活的手段之一。
因為一次在國外幫忙有機農場工作的經驗,讓我觀察到,堅守一夫一妻制的退休老婦,在經歷喪偶及子女離巢之後,因為經濟因素選擇獨自居住,然而有時生活難免需要人家幫忙或急救,卻陷入無人照應的窘境,而鄰居或幫手也不是隨時隨地都有。而一人居住的生活看似自由自在,但也伴隨著無人陪伴的孤獨和幫忙的現實困境。
環顧全球,不同的國家、族群人們,因為有不同的生活、宗教信仰或是民族傳統,因此有了不同的家庭或感情價值觀,例如大家庭制的多人照顧功能,開放式關係、多重伴侶配偶制,這些在東亞儒家文化的傳統眼光看來,是大逆不道的倫理混亂,但如果放在異地,卻何嘗不是因應幅員廣大的地理性,讓生活在其中的人民,互相幫助、關懷彼此,實際應用了社會照顧的功能,讓人不再孤單,如果純粹以自己被社會賦予的眼光或家庭價值觀來評斷別人,難免過於武斷且蠻橫。
在兩性關係裡,無論是hook up、各取所需的一夜情、長短期砲友、或是開放式關係,沒有誰對誰錯、誰純潔誰較好,誰厲害誰較壞;無論是何種選擇,都沒有純粹的好壞,每個人與每個人的相遇,有每個人對於感情不同的修煉課題,去經驗去滋味,即使要改變也要以自己的速度、路徑和自己選擇的自由去改變,以自己的經驗出發點為基礎。
延伸閱讀:關於戀愛|關於前任,沒有善終的愛情,未嘗不是另一種結果 About my Dear “Ex”
而世界上,經歷與體會不同情感和關係狀態,不但讓自己的生活自由度、感情選擇權有更多可能性,同時也是另一種接受人的感情會自然流動的方式。
延伸閱讀: